网约车平台最近又开始搞事情。几家头部平台,比如滴滴、T3出行、曹操出行,突然集体宣布把司机抽成比例降到了27%以下。按理说,这消息应该让司机们感动得稀里哗啦,可算是盼来了一丝“人性光辉”。但懂行的人一看账单,立马笑出了声。抽成是降了,司机的到手钱多了没?乘客的车费降了吗?平台的利润瘦了吗?细细一算,全都是套路深。
说起来,抽成这回事,去年国家交通运输部已经专门盯过,明文规定网约车平台抽成不能高于30%。各大平台赶紧跟上政策,抽成就卡在29.9%。你以为平台在和司机共克时艰?实际上,这种好心就跟吃夜宵还骗自己说是“补充维生素”一样自欺欺人。毕竟平台该赚的还是没少赚,只不过多了点遮羞布。
这次说是降到27%,平台还专门把这个“利好”拉上了热搜。有的司机高兴一天,坐在车里翻着小账本开始盘算。一天流水五百块,平台抽成本来是29%,剩355;现在抽成变27%,到手365块。多了十块钱,恰好赶上半斤猪肉。当然,这个前提是猪肉不涨价。如果你问司机:“抽成变少是不是平台大发慈悲?”他会告诉你,平台以前从你兜里把三十块拿走叫“红利”,现在只拿二十七块,还得给你发个奖状。
高德打车也不甘落后,一口气喊了八十家平台要控制抽成,号称不超过27%。听起来很激进——但信息服务费照收,每单仍然要缴9%。你在饭店免了包厢费,进门第一句话还是“筷子费一元一双”。司机们摊开账单,发现收入基本还是跟薛定谔的猫一样,打开账单前你永远不确定今天能赚多少。平台抽成降了,服务费、调度费却零零星星在涨。表面让利,实际上把手伸到司机的口袋翻了个遍。
乘客是这场戏里最无辜的一个。平台嘴上说给司机争取利益,司机嘴上说终于有福报了,乘客一看自己车费,一分没动。平台要哭穷,司机要微笑,而乘客只能继续在车后座玩手机。出租车司机都快成段子手了——“平台不管怎么说,反正抽成永远是道‘数学题’,用户的钱袋子才是真正答案。”
平台的大动作背后还有一层意思,去年财报出来,大家发现网约车平台收入其实没那么高。平台要负责技术维护、客服、安全保障、市场推广,哪项都烧钱。可问题来了,这么多花销压下来,平台觉得亏司机觉得亏,最后乘客继续等降价,大家都在等下一个“真让利”。降了抽成之后,平台的抽成比例完全符合法规,媒体又开始吹一波企业社会责任,整个行业像是演了一场大型家庭伦理剧,家家有本难念的经。
司机们嘴上不满,身体却很诚实。每天凌晨三点,还在路上接单的那波人,几乎都是靠浪奔浪流养家糊口。平台一边喊改革,一边把什么调度费、服务费悄悄点高。司机能拿到多少,只能像种地一样碰运气。一年奔波下来,想月入百万?连当年互联网造富故事里的“美梦”,现在都没人再信了。
高德这边拉了八十家小平台,也想分点蛋糕。信息服务费还是不降,司机收入就像走迷宫,左一扣右一减。有经验的老司机,早就精细计算每一单到底被扣了多少。最后现金到手,扣完服务费、信息费、调度费,真没剩多少。大平台养活不了中小司机,中小平台打不赢大流量,旅游旺季时乘客涨价,淡季时又回到司机吃土。
司机的收入越来越透明,但糊涂账越来越多。平台推算一大堆服务成本,司机拿到的钱到嘴边又被平台用各种名日前后左右抽走。司机心里不服,也只能继续马不停蹄地接单。本以为平台抽成降了,能多点盼头,结果是高开低走。司机只能把多出的几块钱拿去小卖部打水吃饭,平台继续嚷着“我们只抽27%,已经很不容易了”,每一方都把自家的苦水拍成了一出出段子在社交平台宣泄。
今年头几个月,网约车平台的抽成问题被一次次拎出来,政策、平台、司机,三方角力。司机在网上算账,平台在股东会上解释,乘客是唯一没有主动权的那个人。你要问司机是不是满意,答案永远是“就那样吧”。大平台、打工人、小乘客,全都在这个抽成舞台上演着角色,台上的人唱戏,台下的账本一直是谜。
司机们调侃说自己是“流水工”,今天多赚十块,“包梁子肉”,明天涨服务费,“养家还得饿肚皮”。年轻人做网约车没以前那么积极了,大家都想冲一波就走,谁还会信月入十万那套鬼话?平台也学会了变着花样收钱,抽成降了,服务收费、小费、信息费全都趁机往账本里补。最后到底谁赚了?每个人都说自己亏。
乘客摸不着头脑,每次上车还得防着高峰时段的加价。司机问平台,平台问政府,政府出政策,平台又找新名目继续变着法赚钱。整个网约车行业前进得一点也不快,踩着点政策线、敲打着司机钱包,热闹越来越多,钱却分得越来越细。
但行业的核心矛盾没变化。司机还是靠关键时段抢单拼收入,平台不停拉新改规则提高效率,但怎么分蛋糕,谁能拿到更多钱,全是“地下钱庄式”的账本算法。司机拿到手的钱变成薛定谔的谜题,不但要扣抽成,还得防着信息费、服务费、调度费冒出来“偷袭”。每次平台改革,都像是在打昭君掷骰子的主意,谁赚谁亏大家都心知肚明,就是不点破。
平台喊出27%的抽成,是个信号,也是新的玩法。对乘客来说,车费不变,服务有提升没?司机到手的钱真多了吗?平台价值是不是被低估了?问十个人,能得八种答案,每个人心里都打着自己的算盘。行业一边喊创新,一边谨慎地在利益分配上兜兜转转,一直没找到能让三方都满意的方案。
司机王师傅说:“平台让利是好事,但最后钱还是进了平台账本,司机多赚个三五块,平台鼓敲锣打热搜宣传。”这种“薅羊毛涂止疼药”的玩法,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。网约车这潭水还很深,司机还得靠自己的双手,一单一单扎扎实实把日子过下去。
平台抽成,司机收入,乘客体验,这三件事是网约车行业永恒的老话题。改革永远在路上,账本永远算不清。你问司机是否有盼头,问平台是否真的让利,问乘客是否坐得更舒服,每个人的答案都像绕口令,谁都不会说真话。
天底下好事难全,抽成降低是好消息,但谁都知道,这钱最后还是有人要拿走“手续费”。司机继续红灯下接单,平台继续算账,乘客继续等下一波“优惠”。盼来的始终是烟雾弹,越算越糊涂。
点到为止。
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,推动社会和谐发展。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。
配资免费体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